新闻动态

中央音乐学院向民教授在我院举办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8-12-17   浏览次数:

    2018年11月14日下午2:30,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向民教授,应邀在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音乐学院204教室举行了题为《音乐风格中的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肖桂彬院长主持,60多名师生参加。

向教授认为,当下音乐理论学习存在两个误区:

其一,认为学了几门音乐技术理论就掌握了作曲的技巧,这是很大的误解。其实,音乐理论并非是教你如何作曲,而是引导你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来寻找自己的个性创作方式,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其二,试图通过学习理论得到分析音乐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虽然有些学生读过大量的教材和理论著作,但面对具体的作品仍然因为抓不住要点而一筹莫展,原因就在于这些同学“教科书”读的多,而“谱子”读的少,致使头脑中缺乏必要的作品储备与历史积淀。

对于音乐风格,向教授特别强调了两点:

其一,对于作曲家和理论家来说,“风格”的界定是非常明确的,即“创造性”的“个性方式”,这主要涉及写作技法、技术传承、音乐语汇、审美取向四个方面。其中,技法与技术区别在于,技法是作曲的一种方法,技术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技法是可以发明的,而技术一定是传承的。审美取向主要是指作曲家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艺术追求。

其二,无论是理论的创造者、研究者、还是接受者,“非理论性”的音乐基础至关重要,这个基础的核心是对“历史”的认识深度,它决定了对各种理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非理论性”指个人的综合音乐素养,取决于个体从小的音乐教育与艺术实践。“历史”指作品的历史和数量。

随后,向教授以多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舒伯特的《a小调钢琴奏鸣曲》等作品的主题分析为例,通过对局部与整体结构,和声调性结构、展开思维和调性逻辑等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如何层层挖掘作曲者的个人风格。

向民教授的这次讲学活动,在作品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方面给予在场的师生很大的启发,对营造学院师生良好健康的学术氛围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