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音乐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积极落实学校关于领导干部为师生讲授思政课的有关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运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率先垂范把“思政育人、塑心铸魂”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育实践之中。
2021年4月12日晚,学院党委书记胡长春为学院歌剧《江姐》排练团队讲授了一堂思政课。声乐系部分老师、歌剧《江姐》指导教师团队、参加排演的全体同学听取了授课。胡长春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音乐学院师生排演红色经典歌剧《江姐》,铭记党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和辉煌业绩,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讴歌英雄、学习英雄,对于师生传承红色基因,接受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以歌剧江姐舞台表演艺术与人物塑造分析为题,从江姐人物的原型、英雄事迹,小说、电影、歌剧等作品中对于江姐的塑造以及以及歌剧的排演情况,围绕歌剧江姐的总体把握、艺术表现、人物形象塑造和结尾部分处理等,深刻探讨了这部红色题材民族歌剧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塑造的风格特色,就第一次联排的心得体会和观后感做了交流,鼓励师生坚定自信,以江姐为榜样,排演好歌剧,塑造好英雄形象,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100周年。
2021年5月6日上午,院长肖桂彬在301教室为2019音乐学1、2班学生讲授了题为《爱党爱国 知行合一》的思政课。他主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加深了对党的新认识、爱党爱国必须做到知行合一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他指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就以中国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翻身解放为己任,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希望参加排演的师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在排演红色经典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塑造英雄形象中学习英雄精神,努力做新时代的英雄传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2021年5月19日下午,学院党委副书记佀黎明在音乐学院214党建活动室讲授了《加强学风建设,助力学生成才》思政课,学生党支部的40名学生党员和2021年新发展的22名新党员认真听课。佀黎明主要从学风建设与成长成才的关系,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提升班风、在学风建设中党员应该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院加强学风建设带动学生成长成才的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讲授。本次思政课也是学院学生党支部“强学风 砥初心 新征程 再出发 ”的主题活动,本堂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力行”,开启我院加强学风建设和促进学生成长的新篇章。
2021年5月20日下午,副院长刘雪莎在204实训室为研究生讲授了《传奏红色经典,牢记时代使命——红色主题钢琴作品欣赏》的思政课。讲课中,主要对红色音乐的概念、发展历史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她指出,人们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时期反映战斗生活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抒发无产阶级远大理想、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与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音乐作品,称为“红色音乐”。在百年中共党史上,一首首红色钢琴音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唱响着时代的主旋律,鼓舞着一批批优秀儿女不断奋勇前进。讲课中,重点选取了中国共产党100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歌颂党和国家的优秀代表作品如《蝶恋花-答李淑一》《黄河钢琴协奏曲》《翻身的日子》《红旗颂》《红色娘子军组曲》《春天的故事》《中国之梦》等进行了解读和鉴赏,共同伴随经典的旋律重游记忆之河。
2021年5月12日下午,副院长陈瑞泉在民乐实训室为民乐团同学讲授了《红色经典永流传》的思政课。讲授主要以《黄河大合唱》与《黄河》协奏曲为经典解读,详细介绍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成长经历和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特别是详细解读了《黄河大合唱》创作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作品风格、巨大影响和流传脉络。他指出,《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作于1939年3月,4月13日首演于陕西公学大礼堂。这部作品兼具交响性和群众性的特色,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是我国大型合唱作品中一部有着巅峰意义的杰作。而《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1970年5月1日,由李德伦担任指挥,钢琴家殷承宗与中央乐团在北京民族宫剧院首演了《黄河》钢琴协奏曲。这部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较有影响力的一首中国钢琴协奏曲。
领导班子成员在这个阶段讲授的思政课,都能够结合学科专业和师生思想实际,体现了课程育人、课堂育人的基本要求,立足于思政育人、塑心铸魂的育人目标,对学院强化教育教学、加强三全育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